close

汪浩2.JPG  

(圖左至右:《江海浮沈》作者汪浩、母親、父親)

 

     父親晚年的退休生活裡,除了享受南加州藍天白雲底下揮桿的樂趣,閒暇之餘也嘗試搖筆桿,不想讓動盪歲月裡的故事化成塵封的記憶。年過八旬的他不僅生命力旺盛,求知慾與交朋友的熱情更讓後輩自嘆弗如。

 

     有一次,他透過報上一則新聞,聯絡到一位素昧平生的作家,因此交到了他這輩子第一位文友。

 

   「 喂,麻煩您幫我接啟鉻先生好嗎?」

 

   「 他去渡假了,兩星期後才回來上班!」

 

    三個星期過後,父親沒忘這事兒,按著原電話號碼再撥過去,沒接通。是語音信箱,他鼓起勇氣留了言,請對方回電。

 

    石沈大海。

 

    隔日再撥,依然好事多磨。向來不輕言放棄的父親四度撥著手中這個號碼,這次終於有人接起電話。

 

  「哈囉!」對方可能在趕稿,聲音有點急促。不善言辭的父親把練了許久的台詞重覆一遍:「啟先生,不好意思打攪您,想跟您探聽一位您採訪過的作家……」說明來意後,這位記者先生答應把父親的意思轉達給當事人,隔日再回覆。

 

     就這樣,因著世界日報「大家來寫書」活動的新聞,介紹一位作者的經歷,勾起了父親的沖繩記憶。六十餘年前,兩個素不相識的大男孩,因為戰亂曾經處於太平洋同一個島嶼上,而在彼此曲折動盪的生命裡,有了共同的語言。

 

     他們的語言來自流離。一種少年時因戰亂而飽受與家人分離、被迫踏上異鄉土地、輾轉流離的苦痛。他們不需要太多言語便能了解彼此的感受。因此,父親一通電話打給了這位作家汪浩,「我們一起出來吃頓飯吧!」對方欣然答應,雙方約好了在一家餐館見面。

    

     兩位素未謀面、年過八旬的長者,初次見面坐在南加州這家以烤鴨聞名的餐館裡,憶起了六十多年前的往事,頗有相見恨晚之慨嘆!

           

       時間是1946 年的夏天。當時二十出頭的父親被派到沖繩島的國府行政院物資供應局服務,任職於器材課管倉庫。物資供應局負責接收所有戰後美軍的剩餘物資。父親說那份工作雖呆板枯燥,但是待遇佳,福利好。當時父親經常遙望著美海軍基地的蔚藍海水清拍沙灘,海鷗翱翔在銀白色沙灘上,海灣內三架常駐的水上飛機悠美地冉冉升降的景緻至今難忘。

 

同一年,春寒料峭之際,跟著中國憲兵司令部隊奉命進駐硫球群島的另一個大男孩汪浩, 經過兩天一夜的顛簸航程,駛入那霸港,接下艱巨任務,接收美軍炸彈儲存場。當時擔任士班長的汪浩憶及有次冒著生命危險和另一位憲兵在海上押解23 名海盜,過程有驚無險,最後達成任務。

 

父親離開沖繩後,到了台灣進入亞航公司,展開人生的新一頁。而這位在琉球群島駐軍多年的前憲兵軍官,返回台灣後,負責當地的治安工作,退休後從事社會教育。 兩人後來陸續來到美國,享受溫暖的天倫之樂之餘,都喜歡閱讀書寫,兩人也都是華人報紙的忠實讀者。汪浩後來出版自傳「江海浮沈」,筆耕不輟; 父親雖從未出書,但幾篇回憶越戰的文章,也見諸於報章周刊上。

 

結識文友的經歷,為父親晚年忙碌的生活裡添上一則佳話; 同時也越發激起了他寫作的衝動。近幾年經常喟嘆朋友一個個離去的他,只有俯首感恩在世上每一個健康美麗的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足球媽媽的手札 的頭像
    足球媽媽的手札

    在美好的路上

    足球媽媽的手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